新闻动态
NEWS AND TRENDS
联系电话:
0512-57866778
图文传真:
0512-57866778
电子邮件:
kszssh@qq.com
首页 > 新闻动态
一片“匠心”打造“民族企业”
来源:昆山日报 茅玉东 张田(2015年9月9日) 发表日期:2015/9/28

  国家有“五年规划”,昆山施耐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扣林也有,只不过他的时间跨度更大,一实施就是“三个五年计划”。
  从1995年创业,经过前面的“三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他完成了配套、制造到创造的过程,实现了资金、人才、管理的积累。而现在,是他第二个“三个五年计划”的进行时,其间,他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制造核心和管理核心。

  “做制造业一定要淡定,耐得住寂寞,要像工匠一样,沉下心打磨,一步一步,从民营企业迈向民族企业,成就自己的‘百年老店’。”夏扣林说。

 

  人物档案

  夏扣林,昆山锦溪人。做过泥水工、电焊工、钳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前瞻性的眼光,直至成为昆山施耐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外向配套起家,紧跟市场角度和外资企业的需求,逐步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并不断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夏扣林和他的施耐特正在向民族企业、“百年老店”的目标进发。  

  创业语录

  ●和外资企业配套,不光是产品、技术的配套,同时还是思想理念的配套和提升。

  ●观念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成败。

  ●做制造业一定要淡定,耐得住寂寞,要像工匠一样,沉下心打磨,一步一步,成就自己的“百年老店”。

  ●每个企业都有属于它的发展轨迹,属于它的根基,属于它发展的不同起点。所以,脱离自己实际的创新是不科学的创新。

  ●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作为一个男人,首先要对自己有责任,对家庭、企业、员工都有一份责任,才能真正有社会责任。

  ●向先进的人看齐,向先进的产品看齐,向先进的行业看齐。

  ●平台加人才,大家来发财。

  ●企业健康发展,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能力和知识匹配,才会激发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与优秀的企业“嫁接”,生产的“果实”会更有质量。

 

昆山外向配套第一人

  每天早上7点半到公司,夏扣林20年一直如此。因为他始终信奉一句话:机会无处不在,只要你足够努力。

  出生于锦溪镇的夏扣林,做过泥水工、电焊工、钳工,在国营厂干过,在邮政局呆过,甚至插过队。“我这个人很笨,但是很努力,一直讲求实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努力就什么也没有。”夏扣林说。

  当年的锦溪非常闭塞,去一趟县城要在船上呆四五个小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昆山外向型经济刚显露端倪,但是处于交通条件十分落后地方的夏扣林,凭借他的阅历,却灵敏地捕捉到了一丝让他兴奋的信息。他决定下海,出来闯荡一番。

  没有亲戚,也没有熟人,在县城能做什么?他徘徊在街头。正好一位港商在做娱乐公司,他去帮忙。后来这位港商带他到上海,处理一家港资企业上海办事处的善后事宜。他不仅让这家办事处起死回生,还为公司挣了近百万元。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他迅速成长为董事长特别助理。

  就在这个时刻,他想到了事业定位的重大命题:昆山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外资企业今后会越来越多,为外资企业配套肯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家名叫“亭林外贸企业服务部”的公司在跃进路上悄然成立。这也是昆山第一家叫响外向配套的公司。开始的时候,夏扣林只是做一些劳保用品,但是后来随着外资企业需求的不断增加,从劳保用品到零配件供应,直至成立自己的生产厂,夏扣林实现了一个配套企业的螺旋式上升。

  “和外资企业配套,不光是产品、技术的配套,同时还是思想意识的配套和提升。观念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成败。”夏扣林总结自己的配套之路。

  因为产品、观念一直与外资企业同步,夏扣林的企业深得外资企业的信任。一家知名的外资自行车零配件企业在外省设厂,也邀请夏扣林前往配套。因为配套贸易的红火,当时昆山市委扩大会议的现场会地点多次选择夏扣林的企业。企业成为昆山外向配套的一个标杆,他后来提出的产业链招商的理念,也被广泛运用。

  此后,昆山外向配套风生水起。

一个民企的“五年规划”

  夏扣林认为,每个企业都有属于它的发展轨迹,属于它的根基,属于它发展的不同起点。所以,脱离自己实际的创新是不科学的创新,要形成企业或者产品的特色,必须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去努力。

  他借鉴外资企业的经验,从1995年开始,他给企业设定了第一个“三个五年规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先把配套工作做好。从一无所有,到完成资金的积累、管理经验的积淀和管理团队的建设。

  第二个“五年计划”,分为前三年后两年,实现从配套到制造的跨越。前三年注重硬件建设,先租厂房,后通过银行贷款、自身积累,买下旧厂房,初步打牢根基;后两年是软件投入,就是招募人才。“我的企业要发展,一定要引进人才。依靠自己的初中学历,是远远不够的。”夏扣林认真地说。

  第三个“五年计划”为从配套、制造到创造做好铺垫,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最终唱响自己的事业“三部曲”。

  第一个“三个五年计划”,夏扣林从财务状况到团队建设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增力压铆设备以及非标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在业内站住了脚跟,外资企业的5S管理模式全面引入。“每一步每一个脚印,我们施耐特都是扎扎实实去走。到现在为止,我的财务情况、我的产品拓展情况、每年的营销增长率都保持一定的增幅。”夏扣林自豪地说。

  从2010年开始,夏扣林开始实施自己的第二个“三个五年计划”。他提出的目标是打造企业的核心,包括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制造核心和管理核心。“民营企业的发展,总是缺少一个核心的东西。但是打造核心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自己做企业,不是为了目标而目标,但只要有了目标,就一定要为这个目标做很多工作,去想办法落实,而不是喊喊口号来糊弄。”夏扣林说,制造业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企业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从“民营企业”迈向“民族企业”

  在民营企业耕耘20年,夏扣林有很多感慨。他去新加坡,看到很多面包铺、杂货店都是百年老店,而国内很多民营企业的生存周期并不长;前不久,很多人在国外购买马桶盖,再次让他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他觉得,整个社会的浮躁,导致了民营企业的浮躁,导致了企业员工的浮躁。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现在最需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个东西,需要冷静下来去做好每一件东西。一个民营企业,应该有民族企业的情怀,要用工匠之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百年老店、金字招牌。

  没有品牌,他为自己的非标自动化流水线产品创立了“施耐特”品牌;没有外界最新的信息,他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收集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和产品信息;他坦陈自己的文化知识不够,因为能力和知识匹配才会激发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于是他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运营;为了克服技术上的难关,他一方面和江苏大学联合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又与上海交大合作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研发汽车行业自动化产品,还找到了自己的特殊“通道”:与外资企业“嫁接”,双方合作向更高目标攀登。他每天7点多就到公司,思考每天的工作,甚至生病住院,也想着企业的发展。

  他显示了一个本土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和气魄。他坦陈自己产品的脆弱,直言自己作为“50后”的知识欠缺和管理经验不足。“没有人才,没有管理,再好的财务状况、再好的产品,最终也只能是一败涂地。”他聘请的这位总经理,不仅给了股份,而且给他“特权”,所有的决策都支持,哪怕错了也支持;他提出别在自己的阴影下干活,要当董事长不存在,连自己的儿子也不得干预企业日常运营。“认定了人才,就要放手让人干,否则就会不伦不类。”他笑称,平台加人才,大家来发财。人才的平台可以缩短与市场的时间距离、产品距离。他最近和日韩的自动化生产企业洽谈合作。他说:“20年来,施耐特结出了一些“果实”。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很重要,但是如果能和外资企业进行“嫁接”,学习别人的长处,“果实”的质量会更好。所以必须向先进的人看齐,向先进的产品看齐,向先进的行业看齐。”他甚至提出,自己控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存在,健康发展,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站在车间内,一身朴素的夏扣林,看不出一点“老板”的派头,全身没有一样是名牌,穿的衬衫是5年前花几十元买的。“做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老板是最辛苦的,压力、责任都很大。”他说都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来接手这个辛苦的工作。但是20年的市场拼搏,让他对未来始终充满信心:“我们施耐特要从民营企业向民族企业进发,打造自己的‘百年老店’。”

CopyRright © 2015 www.zszsh.All P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昆山市周市镇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苏ICP备15042032号 技术支持:科进计算机

地址: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迎宾东路昆山体育生态公园瑞庭酒店二楼秀峰厅 电话:0512-57866778